新年大掃除迎新送舊,很多人習慣把陳舊但棄之可惜的物品都往老人院或孤兒院送。美其名是「還可以用,不要浪費」───但另一方面,隱約
是把老人院和孤兒院當「廢物回收站」了。
曾經聽過孤兒問院長:「為甚麼我們的新衣服都別人穿過的呢?」院長微笑說:「這是別人送的,我們要感恩。」這句話雖然沒錯,但
隱約間卻也像在小朋友的腦海烙下這樣的觀念:「我們都是次等人,只能用別人丟棄的物品。」
孤苦伶仃的孤兒、無依無靠的老人、被送往收留中心的智障少年,心中難免會有自憐自傷,自己是不是被社會所遺棄或多餘的人?
我個人比較主張,如果要送禮物給孤老或孤兒們,就送新的及品質好的,讓他們覺得是受愛護和尊重,不是被施捨和憐憫。
雙手把禮物捧上,會比高姿態式的給予禮物令受惠者感到窩心。歲末透過〈行三好社會公益計劃〉在社交網絡展開
「送暖給失依老人:愛心裁縫贈新衣,三無老人暖在心」活動。三無老人是指無謀生能力、無經濟來源、無人奉養的老人。
失依老人,平時只穿別人施捨的舊衣裳;其實他們大都日薄西山,時日無多,趁新年,讓他們有新衣新褲,開心一些又何妨?
過了今年,也不懂還有多少個明年了。所以送給老人的禮物,我們盡量都挑他們喜歡的,別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只能撿別人用剩的。
華人的傳統教育都教我們要敬老,不只是吃飯先讓老人挾菜、排隊要讓老人優先;其實也概括凡好東西也讓老人先享用,讓老人家覺得他們是
受重視的。我們自己來日方長,日後享用的機會多得是,所以把好的新的都先給老人又何妨?
聖誕、元旦和農曆新年,家裡氣氛樂也融融,老人家最易思念家人──但他們或有家無親,或被送入老人院,倍覺孤清,
送上一份全新的禮物,讓他們還活著在世時,依然能感受到人間還有溫情;縱使告別人世也是帶著愛而離開,
不要在人生閉上眼睛的那一刻,感覺地球是冰冷的。
義工們開始在收集老人院名單及老人家的衣服尺碼,同時也趁聖誕前先把新衣褲送到有基督教背景的老人院,義工說目前收集的老人名單有近四百位了,
籌款的數目還沒有達到足以支付的款項。義工說怎辦?我說:「不用理錢夠不夠,我們先管有多少老人家可以開心的收到新衣服。反正不敷的部份,
老天會替我們想到辦法的。」
多有多的力量,小有小的美,出多出少出錢出力都一樣這麼好──這次募捐,多和少都加在一起,總結起來有多少買多少就好。
一切隨緣,一切看因緣。希望老人家們也感受到新年新氣息,他們也一樣有機會擁有新衣裳。
發放詳情都在臉書上載:〈行三好社會公益計劃〉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xinsanhao